
英特尔(Intel)前任首席执行官帕特·季辛格(Pat Gelsinger)近期在社群平台X上公开发表言论,肯定辉达(nvidia)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,尤其是其将Blackwell晶圆制造转移至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举措。值得注意的是,季辛格过去曾多次对辉达提出质疑,认为其在ai技术布局上的表现未达理想标准。但此次他明确表达支持,称此举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。
季辛格强调,长期以来他始终主张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应在本土生产,并指出辉达这次的行动正呼应了这一理念。他表示:「我们必须为全球最关键的技术——半导体,打造一个更稳健、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。」
季辛格力推美国製造与idm 2.0蓝图
作为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的长期倡导者,季辛格在执掌英特尔期间大力推行IDM 2.0战略,旨在强化公司自主制造能力,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使英特尔跃居全球晶圆代工领先地位。
在他的主导下,英特尔持续扩大在美国的芯片投资布局,也成为《晶片与科学法案》的主要受惠企业之一。正因如此,季辛格被视为推动美国半导体复兴的关键人物,其投入本土制造的努力甚至早于多数大型科技公司。他曾形容辉达的CUDA软体生态为一道“护城河”,同时也曾批评其推理运算晶片成本过高。
尽管辉达将Blackwell晶圆生产落地美国是一大突破,但仍存在局限。目前美国在半导体封装与测试(OSAT)环节仍显薄弱,导致在完整製程链路上依旧依赖海外产能。要真正实现半导体全面自给,不仅需聚焦前端晶圆制造,更须加速发展后段封装等关键技术。这一体系的建立,预计将耗时数年乃至数十年,方能达成真正的本土化闭环。


